“太阳烟囱”:意想不到的自然通风
“设计院不是搞创新的部门,我们的绝招就是怎么样把成熟技术巧妙地运用在建筑物上,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机电专业在这方面,协助设计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家电网项目设计师陈宇如是说。
考虑到无风期等候区的通风问题,设计师们引用了在国外曾采用过的增强型通风系统,也就是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天井内空气,利用热压形成自然的太阳烟囱拔风效果。在太阳烟囱作用下,静风期人员等候区域的风速也会达到0.12米/秒左右,始终保持微风习习,让参观者不必为在闷热的高温环境下排队而担忧。
此外,国家电网馆还采用了细水雾降温系统降温,使人员等候区空间的温度能够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相对湿度较低而气温较高的天气,阳光辐射强烈的正午,喷雾降温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可降温1~2℃。细水雾降温加大了通道与天井上部空气的温度差,增强了通风效果。
“不要小看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整合”,毛红卫说道,“就是这套‘遮阳+自然通风+太阳烟囱+喷雾降温’整合在一起的集成设计,不仅大大改善了参观者排队等候入场的舒适度,更将节能环保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据了解,虽然该系统65万元的初投资高出常规空调方式7%,但年运行费用只有356元,远低于常规空调方式的15.1万元。从减排角度考虑,本项目设备每年运行耗电所引起的CO2当量排放为0.413吨,仅为常规空调方式CO2当量排放量178吨的0.2%。
在采访过程中,CCDI技术副总裁李炳华也多次向记者提到,节能建筑并不是将各种节能技术堆砌到同一个建筑中就是好,而是要考虑适合该地域和该建筑的节能技术的集合。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电网馆项目也正在申报上海市科委的课题,毛红卫认为它“对一系列大型场馆的等候区建设有借鉴意义”。CCDI在大型公共建筑内采用自然通风的课题已经得到了铁道部的课题资金。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新建成的三亚火车站、泉州火车站、哈尔滨火车站和吉林火车站里都会看到他们利用巧妙的节能设计解决目前大型公共建筑建得起、用不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