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专家专栏

周榕

专栏:www.archcy.com/point/professional/84ad4538030f77ab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职务:副教授

城市:北京

代表作品:《时间的棋局与幸存者的维度——从松江方塔园回望中国建筑三十年》、《中国当代“再城市化”进程的批判性展望》、《阿科桑底的风铃》、《十年一觉中国梦》等

个人简介

周榕,男,1968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2001年至今,周榕与建筑大师关肇邺先生一起,主讲清华大学研究生“建筑评论”课,以“微城市观”、“微建筑观”、“微批评观”为基础建构起独特的城市与建筑评论体系。在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等国际电视媒体近年来制作的有关中国当代建筑的电视专题片中受邀出任专业点评。在城市批评与建筑评论领域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周榕授课之余,在国内外专业和大众媒体发表了城市与建筑评论文章40余篇,在国际国内会议进行主题演讲十余场,参加各种论坛和接受媒体采访逾百次,并长期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等电视媒体参与城市建筑相关节目的制作和评论;多次接受美联社、《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BBC等境外媒体的专访,对中国的城市建筑发展进行专业角度的评论。

近年来,在中国超速城市化浪潮与癫狂的建筑大跃进进程中,周榕始终保持着一个评论家应有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批判勇气。在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空间巨变现象面前,他以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观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重视角,梳理、解析其背后隐藏的思想资源、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批判性地揭示出中国高速、盲目而无根的城市化建筑狂潮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与隐含危险。

在城市思想领域,他坚持不懈地反对宏大、超验、纯粹、理性、完美、非时间性的乌托邦城市思想模型,并对自上而下配置资源、集权式指令性安排空间秩序、严密而僵化地进行空间控制的现行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化的学术批判,并以“微规划”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替代性的解决方案,提倡自下而上、复杂拼贴、差异多样的包容性和生长性城市组织模式。

在城市社会学领域,周榕始终关注被城市发展的物质表象所遮蔽的社会正义的缺失与社会公平的失衡。早在2004年,他就在“租界城市”的写作和演讲中指出,必须警惕利益集团通过合法的城市空间掠夺、空间固化和空间割据令城市弱势群体遭受永久化的结构性损害。此后在各种公众场合,周榕不遗余力地对这种现象进行持续的抨击,并在“2006年中国前卫建筑论坛”上就此与开发商潘石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经过全国数百家媒体报导,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开发商是否与人民为敌”的大讨论,开中国房地产批判的先河。

在建筑评论领域,周榕长期以来一直将建筑创作置于综合性的“社会空间生产”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思想方法引入建筑批评的体系框架之中,从而令“从形式论形式”的建筑评论拓展了自身的维度与深度。在积极推动真正的现代建筑精神在中国得到理解和普及的同时,他更加重视本土思想资源对于当代中国空间营造的积极作用,并试图将二者融贯为一个新现代中国建筑价值体系。在周榕看来,建筑应该成为人类享受自由的界面、感知世界的媒介、发掘本心的入口、重续文化根性的途径;而不应是奴役我们的强大外部秩序的帮凶、浮华时尚的模特、湮没自性的傀儡、乌托邦戏剧的演员。因此,对于时下中国流行的浅表化、时尚化、消费化的建筑热潮,周榕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并进行了充分的抨击。

在这个势不可挡、泥沙俱下、每个人都被裹胁其中却缺乏足够思想资源应对的超速城市化时代,周榕认为,一个城市批评家和建筑评论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经由自己的工作,为这个强势而盲目的大时代提供一份标有更多信息的认知地图,搭建一个具有更多选择性的航海参照系,并且让这个时代在发足狂奔的时候感到有些小小的不舒服,并或许因这种不舒服而稍稍关注一下脚下的道路和眼前的方向。

精彩图片

more »

ICC慧讯网
设计院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editor@archcy.com 电话:010 56064888 传真:010 566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