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世博建筑的中国传奇
发布时间: 2010-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对理想城市的探索

郑时龄认为,现代的世博会已不再像早期那样,强调单个突出的“英雄建筑”。上海世博会要展示的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城市的探索和畅想。世博园区的整体规划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使用过老建筑,但上海世博会使用如此大面积的旧厂房,使用这么多的老建筑,确实是没有先例的。当然,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经成为建筑师们的共识。

伦敦举办了1851年首届世博会,到1951年举办了不列颠节,场面十分盛大,这恰恰是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一百周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世博会对英国的影响。从筹办到举办,上海世博会也必然对公众的思想起到教育与启示的作用。2003年,上海举行了全民大讨论,讨论世博会会给上海带来什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哪些是正面影响哪些是负面影响,从政府官员到老百姓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今天来看,世博会对上海的基础设施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上海市比较早地重视对公共交通的建设。例如,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比较重视地铁和公共交通的发展,世博会加速了这一进程。现在上海有了四百多公里的地铁运行里程,交通便利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方式。

世博建筑这个“梦想舞台”将成为上海的永恒记忆(图片来源:百度)

世博建筑这个“梦想舞台”在展出6个月后就要拆除,提出世博会后应留下一些优秀的世博建筑,作为上海的永恒记忆。现在很多方面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有些建筑可以留下,建成世博公园。对于国际展览局,这里面有很多政治问题,如果留下这个国家的展馆,为什么不留下另外一个国家的展馆?另外,从我的专业来观察,有相当多的建筑确实是不能用的,因为是临时性的设计,不能永久保留。历史上,西班牙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后,最终保留了60%的建筑。如果可以保留一些场馆,上海留下了历史记忆,对于其他参展方也免去拆除的麻烦,这也是两全其美。如果那些设计思想奔放的外国展馆最终都被拆除,我觉得也是非常遗憾的。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