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新闻  > 正文
土地“三月大战”背后:央企对北京楼市预期乐观
发布时间: 2010-04-06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无论是远洋地产、中信地产,还是资历尚浅的中国烟草,更像事先预知了国资委的底线,在政策出来之前,先把该拿的地拿到手。

三天之内,数块地王,北京再次成为央企厮杀的战场。

2010年的两会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房地产峰会”,但依然无法勒住土地市场的缰绳,反倒演绎了一场土地的“三月大战”。

3月17日,国土资源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的政策还是依照土地“19条”,“部里也在紧急调研,很快会有结果”。

北京市国土局的动作迅速,于3月19日公开了下一步的供地新举措:暂停热点区域高价地交易,改进土地交易方式,土地不再价高者得。

但此种抑制供应的做法已不新鲜,一些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打压需求而不增加供应,治标不治本。”

两波地王潮的不同

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这一波由央企制造的地王潮。

一位与会央企高管在会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对记者表示,国资委并没有下达任何形式的“禁买令”,仅对已成交易提出了一些要求。

国资委的此番表态,其严厉程度甚至不如2009年底。当时,国资委曾小范围召开过三次会议,约请近20位央企一把手关门座谈。

一位参会人士说,这三次会议上,国资委的态度由委婉到强硬,“甚至提到了严禁‘拿地王’这样的字眼”。

三次会议发生在中海拿上海地王之后,彼时舆论沸腾,指责央企为推高地价的始作俑者。此后,央企集体沉寂,仅有大龙地产这样的地王国企“出头”。

3个月后,央企卷土重来。

但两波地王潮,其背后的原因却不相同。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分析,2009年开发商大举拿地,是成功去库存后继续储备“面粉”,深层原因则是公众对通胀预期的担忧。而2010年的抢地现象,“则更多出于对商品房用地供给的担忧”。

章林晓进一步分析,此轮土地狂飙,更凸显出“两条腿走路”的迫切性。市场性和保障性,中国住房亟待二分天下。

乐观的央企

3月15日,两会闭幕第二天,已被“囚禁”多日的购地热情瞬间释放。远洋地产、中信地产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重量级央企陆续上场。

当日上午,前两者分别夺得北京单价和总价地王。6个小时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又将远洋地产的单价地王纪录刷新。

外界注意到,中国烟草和中国电子也曾现身拍地现场。

3月17日,依然是大望京区域,保利地产经过83轮竞价,以50.4亿元成功夺地。在北京土地出让历史上,该价格仅次于中信地产的52.4亿——尽管此前大龙地产以50.5亿拿到顺义地王,但因其拖欠土地出让金,该地块已被收回。

笑傲土地市场的不只有央企,北京直属企业也有斩获。北京住总集团和北京金隅近期也分别在丰台和昌平拿地成功。

王秀玲对记者表示,“前段时期太敏感,央企也压抑了一阵子。据我所知,很多公司在春节前就一直在做拿地的计划。”

地产“国家队”大获全胜背后,民企大佬已将不满转化为自嘲。

3月15日中午,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通过微博公布了在当天拍卖中落败的消息,称“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只好承认自己的无能,于是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

SOHO中国联席董事长潘石屹也透露,之前他已劝过任志强不要去和央企抢地,“任总一意孤行,花钱买丢人”。

民企拿地信心不足的同时,央企则对北京楼市给出乐观的预期。

在3月14日的一次论坛上。中核集团北京燕宁公司董事长郑云明确指出,“北京的房价,我认为会涨,因为刚性需求大量存在。”他在论坛上预测,国企拿地的势头不会弱于2009年。

中核集团已涉足房地产近10年,郑云表示,即使在河北燕郊,地价和房价也因临近北京而不断攀升。“目前燕郊的基准地价已经达到160万/亩,而之前是125万/亩。”

郑云透露,此前在燕郊的土地出让金中,按地方政府惯例,会将60%返还开发商,政府只拿40%,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变为五五分成。

对于在土地市场上颇受争议的央企,郑云表示,“这是一种企业行为,顶多会有一些行政上的干预,也仅此而已。”

“我向来不反对央企拿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记者表示,“同样是企业,为什么央企就不能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按照他的说法,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保障房的建设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后,无论土地市场怎么变化,对老百姓的住房都不会产生影响,这才是最重要的。”

章林晓也对此表示,“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解决民众住房问题,要保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

国资委3月18日的发布会上,再次重提78家非地产主业央企的调整重组。要求央企完成“已实施项目的阶段性工作”之后,“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3月22日发布的消息说,国资委要求15个工作日内制订出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方案。

一位参会央企高管在会后表示,他解读出的两条信息是:其一,央企的自有土地如何处置,国资委不会干涉;其二,对于已经拿到的土地,央企可以继续开发。而对于央企的后续拿地问题,他表示,“国资委并未明确表态”。

“无论是远洋地产、中信地产,还是资历尚浅的中国烟草,更像事先预知了国资委的底线,在政策出来之前,先把该拿的地拿到手。”某投资公司负责人如是评价。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