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中国生态城建设,痛并憧憬着
发布时间: 2013-09-1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痛却不言悔,痛却奋勇争先——为何?一切得从人类不断谋求发展谈起。曾经,甚至现在,为了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恩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式的采掘利用;为了发展,曾经同为地球增添生机的、曾和人类或人类祖先平起平坐的其他生物迅速被消灭或被端上人类的餐桌。为了发展,人类几乎不择手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我所用。人类曾经把无数的工厂冒出的滚滚浓烟看作繁荣的象征;曾几何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愿望在心中无限膨胀,喝令一声三山五岳为我让路的豪情壮志恣肆地蔓延。今天,人类被惊醒了。在华北,就连曾经稀松平常的雪都成了人们期盼之物;异常的气候变化让人类醍醐灌顶:大自然并不仅仅拥有慷慨和恩赐,同时她还拥有惩罚人类的酷刑;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成为致命的威胁;北极熊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物种的急剧消亡对人类还能存续多久的问题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图片来源:百度

曾经生机勃勃的地球,如今大有衰微之相。不难预见,当地球成为茫茫一片死寂之后,人类自己也走到了生的尽头。

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成为亟待给出答案的问题。

生态城概念的提出及实践证明了人类试图找出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其他生命共享地球的共融互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努力。虽然是亡羊补牢,但毕竟不算太晚。

中国的生态城规划与建设势之迅猛令世人瞩目:自上海东滩生态城以来,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名目繁多、大小不等的生态城(多数处在前期筹备阶段)。在中国的首都北京,门头沟、大兴两地的生态城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据媒体报道大兴生态城建设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在去年11月26日,由北京市发改委主办、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与瑞典签订合作协议,准备在通州、顺义、平谷、昌平四区推进生态城项目建设。这无疑会将北京乃至全国的生态城建设推到一个新的热点。

建设生态城的本意无可厚非。她是在急迫的心情、美好的愿景下急速萌芽破土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概念模糊、内涵不清、运作模式欠妥,加之个别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甚至拿生态城当做圈钱圈地的工具,导致为数不少的“生态城”建设停滞甚至夭折,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包袱。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生态城热”的浪潮中,一些地方的“伪生态城”混迹其中。他们实际上是升级的地产项目。

毫无疑义,中国的生态城建设刚刚起步就遭遇了重重困难。

如何突围?为寻求答案,本刊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王东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文波先生,瑞典大使馆参赞、环境科技中心负责人柯拉克先生以及积极投身生态城建设的企业代表北京万年基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卫东先生共话中国的生态城建设,以图破解谜团,探求生态城建设之“道”。

生态城的图景与内涵

在中国,在世界范围为何掀起生态城建设的热潮?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首先了解生态城貌相如何?有何内涵?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必须做一个澄清。

生态城不是升级的地产项目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后,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而现在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很难符合这个概念。建设生态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热,但多数处于前期阶段,取得的成效也是局部的、阶段性的。因此,建设生态城还没有可以参照的合适的蓝本,还没有形成系统、公认的理论体系,建设生态城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一些房地产企业披上生态城概念的外衣,置“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的核心诉求于不顾,急火火地上马建设形形色色的“生态城”。

“无论中外,大部分生态城都是地产项目,特别是在中国,是新一轮地产开发的缘起。”张文波毫不留情,一针见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理论上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在技术上没有保证实施的指导,只是将节能、环保的概念套进去,提升地产项目的品质而已。”张文波如是解释。

尽管我们还不能见到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生态城,但是,那些打概念牌、行政绩之实、圈地挣钱之实的地产项目无论如何都成不了真正的生态城。

正如本山大叔所说:“小样儿,你以为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我们要建的是泽及民众、宜业宜居、与生态共融互生的真正的生态城。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规划、建设真正的生态城。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