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光环下的日本建筑  > 正文
第一代日本建筑师--前川国男
发布时间: 2013-12-09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前川国男

前川国男1905~1986年Maekawa Kunio日本建筑师。曾分别在巴黎和东京为勒·柯布西耶和雷蒙做草图设计师。前川国男的社区中心理念影响了丹下健三(曾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他的作品多是充满活力的大型朴野主义建筑群,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使用混凝土作材料的努力。东京晴海公寓(1959)、东京世田谷公共中心(1959)以及埼玉文化中心(1966)都是其优秀的代表作。

1925年4月,前川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但他始终未能适应当时学科的学风。他自学法语,通过海外最新建筑杂志,接触到柯布西耶「白色箱型」的设计构型。柯布西耶几何学的抽象美,简洁明了的纯粹主义造型,使前川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因此,当时任学科副教授的岸田日出刀将四册柯氏著书交他阅读后,益发撩动了其心弦,促使其下定赴法拜勒·柯布西耶为师的决心。

前川在巴黎两年,从具体的制图、建筑设计到建筑理念上,深受柯布西耶熏陶。但在生活情趣上,却颇受士官学校毕业、时任日本驻法使馆武官木村隆三的影响。木村虽生于大阪,其祖父却为弘前藩有力士族之出。前川因舅父佐藤尚武而结识木村,由于年龄、志趣相仿,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契,几乎每晚不是去歌剧院听歌剧,就是去红磨坊或影院等娱乐场所尽兴。1930年春,木村任期毕,与前川同船返国。木村遵祖父遗训,决定在故里弘前建研究所推动地方民艺的产业化。因此,研究所大楼的设计,自然拜托给了前川。前川与弘前的建筑缘起,由来于此。

东京都美术馆1868年,明治新政府甫成立,即提出要「求知识于世界」,实施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以及富国强兵的三大政策,除工业、军事外,还刻意谋求建筑的西化。1883年,孔德尔(Josiah Conder)设计的鹿鸣馆7竣工后,即为日本最富时代象征的洋风建筑。

明治初期的洋风建筑,主要出自各外国工程师之手,部分参与工程的日本人工匠,日后也尝试模仿洋风建筑,却因专业知识、建材、施工水平等局限,加之独自的理解,多在洋风构造体上,装饰和风屋檐或屋顶,故有「拟洋风」之谓。直至明治二十年代(1887年以后),受过正规训练,留学海外归来的辰野金吾等崭露头角后,拟洋风建筑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1922年前后,现代建筑思潮及其样式,开始在日本登台亮相。

从弘前这一地方城市来看,建筑样式的变迁状况,与上述时序颇相仿佛。弘前的洋风以及拟洋风建筑,大多出现在明治二十年前后。在弘前的洋风建筑史上,当地出身的大栋梁(土木工匠)堀江佐吉,可谓居功厥伟。现存的洋风或拟洋风建筑,绝大多数不是由其本人,便是由其弟子设计施工的。如东奥义塾外国人教师馆(1901)、青森银行纪念馆(1904)、纪念市立图书馆(1906)、弘前学院外人宣教师馆(1906)、弘前偕行社(1907)、弘前教会(1907),以及第八师团长官舍(1917)等。

堀江的作品,早期以拟洋风居多。后期技术风格成熟,渐转向纯洋风,如青森银行纪念馆、弘前偕行社等。尤其是偕行社(由堀江设计,包括他两个儿子在内的弟子负责施工),整体呈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在中央停车口两端,左右翼栋均衡展开,朴素大方,极具流动感。远远看去,东西翼栋掩映于茂林之中,使得洋风建筑与武学流和式庭园浑然一体,可谓极具匠心。

如果说,弘前洋风建筑的鼻祖非堀江莫属的话,那么,前川则无疑为弘前现代建筑之魁。

所谓「现代建筑」,也即合理建筑。现代建筑反对古典主义的过度装饰,甚至一度声称「装饰即犯罪」。在造型上,追求几何学的抽象美、机械美学的均衡性;在技术材料上,强调采用最新工业技术及其制品,如钢筋、玻璃和混凝土。1920年代,以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赖特(Frank L. Wright)、柯比杰以及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为代表,形成以讲求空间构成、规则性,以及忌讳装饰为三大原理的国际建筑样式(international style)。特别是1926年柯比杰的「新建筑五原则」,以及1928年6月28日在瑞士拉萨拉城召开的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至1956年为止共召开十次),既为现代建筑架设了理论框架,也赋予了其伦理性精神。可以说,直至1960年代末,在迭次纷起的各种思潮当中,现代建筑始终占据主流位置,而巍然屹立其中的掌舵人,始终为柯布西耶。

责任编辑: Zhenye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