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白冰:以绿色思维引导城市规划
发布时间: 2011-06-20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二、 绿色规划中的误区

少数地方在执行绿色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对绿色思维认知的片面性,对绿色规划的理解产生了诸多的误区,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之处,甚至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如下:

1、“绿色”概念的表面化、直观化

这种现象主要是从对环境的视觉效果出发,简单的认为只要绿化多、观赏效果好、直观就是“绿色”的概念。更有一些地方借着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名义,开展违背客观规律的“绿色规划”由此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地方的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就陷入了误区之中,最典型、最普遍的就是,一些城市盛刮“砍大树,种小草,建大广场”、“将保护区的名木非法移入私家花园”之风,而且互相攀比。

这些表面化、直观化的“绿色规划”,是直接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有绿缺荫”不仅使人们在夏天饱受烈日暴晒之苦,而且使得人们开动更多的空调,排放更多的热量,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所谓的“绿色”是与生态可持续的观点背道而驰的。

2、简单模仿国外城市规划发展模式

有少数的地方领导在出国考查回国后,就要求所在城市要按其它国家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和绿色改造,不管本地的文化背景、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等背景因素,简单粗暴的进行照搬照套,往往劳民伤财,最后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绿色规划必须要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的模仿国外的模式。迪拜的棕榈岛填海造城、拉斯维加斯的沙漠造城等都是在极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3、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利用

某些自然资源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和可预见的未来,其消耗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一些城市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土地的开发强度,过于急功近利,开山、填湖,大刀阔斧的对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然后在建设的过程中又发现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又重新在用地内堆土造山、引水造湖,用人工的方法、花费大量的资源与金钱去创造绿化景观系统,但这一切却永远不法达到原来的真山真水的效果。

4、对城市资源价值定位存在问题

在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和建筑市场利益驱使下,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定位,所以在人们不经意中将无数珍贵的资源,在没有充分发挥出他的价值的前掉下就随随便便的消耗掉了。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生态效益来计算,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具有减轻大气污染的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而是19.6万美元。

同样,各种资源真正的价值往往是比他所表现出来的浅层涵义要大的多的,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价值认识的定位是决定城市未来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5、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绿色规划建设过程中,很多政府部门在短期内追求所谓“政绩”,造成脱离本地实地情况的建设大量出现。相关城市规划、设计监管人员素质低下或监管失效,造成在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无法挽回的错误。

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有用正确的方法、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得以解决。

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领域交织的综合性学科

三、建筑立绿色规划理念观

规划的理念本身是无形,但它却能够决定绿色规划的正确方向和未来的发展。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就取决于理念是否具前瞻性和科学性。建立绿色规划理念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三方面,即:自然、创新和保护,这种理念将会使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内涵及未来发展都会带来一种革命性的冲击。

1、自然是绿色规划观渊源

我们所谈到的绿色规划观,是源起于我国传统的自然观当中的。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典型的东方整体论和自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

英国剑桥达尔文学院的唐通(Tong B. Tang)在《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中指出:“中国的传统是很不同的。它不奋力征服自然。目的在于与自然订立协议,实现并维持和谐。” 这就是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相和谐,而西方的自然观是将人与自然相分离,强调人的中心作用。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把研究解决问题的重心转移到我们传统的自然观理论当中,而我们更应该从我国宝贵的自然观渊源中涉取营养来丰富现代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此建立在绿色思维上的规划观也因此而出现。

2、创新是绿色规划观灵魂

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领域交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理、经济、社会、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高新技术含量也再不断增加,使规划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规划理念也要不断的创新。

绿色规划中的创新包括两方面,即软性方面的创新与硬性方面的创新。

软性的规划创新方面包括:城市规划方法的理念更新,内涵增加,方法改变,甚至未来的城市管理也会随之而改变。其中规划理念更新体现在价值观的改变,对规划设计的再理解、再认知、再创造等方面。

硬性的规划创新方面包括:在规划中要用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是属于硬性的,与投资料造价密切相关。

而对软性的技术创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这是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效益的关键控制点,是建立节约型社会、适合大众的基石,这也就是绿色规划所提倡的设计原则。

3、保护是绿色规划观根本

规划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宜适性的空间,对自然的保护与人类空间的创造本身都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人类是源起于自然、因此回归自然、对自然的渴望都早以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这是无法改法的事实。

在人类空间实现的过程中,有三个基础元素是无法离开的,那就是:创造、享受、保护。三者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造是手段、享受是目的、保护是根本,三者缺一不可。只谈保护是设计的无作为、只谈创造是对人和自然的忽视、只谈享受是一种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空谈。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经常需要用绿色规划思维将三者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力争创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的环境。

因此在绿色规划的实践过程中的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落在保护上。对环境采取保护原则,让环境在时间积累和空间积累两个层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平衡。这也就是绿色规划的根本原则。

生态城市的出现是反映了现代人类向往健康、回归自然、重获自由的感受

责任编辑: Xi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