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拿项目,澳大利亚人搞设计
澳洲人对地标性建筑也有戏称:悉尼歌剧院,有人说是一堆待洗的碟子,还有人说是交配的海龟;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布里斯班的两个作品,一个被称为冰箱,另一个被称为洗碗机。

悉尼歌剧院(图片来源:百度)
昆士兰房地产业兴旺的关键原因,在于海外购房者表现踊跃,这其中就有不少先富起来的中国人。
中国人进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也积极进入中国。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公司纷纷聘用华裔员工。事实上,他们从中国拿到了不少项目。由于双方交往密切,许多澳大利亚设计师都会说“干杯”,然后像中国人一样右手端起酒杯,左手护着杯底儿,喝完酒后杯口向下,庄严地向宾主环示空杯。
当然,他们仍不能完全理解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有时中方招标者似乎是以公司简介的华美程度和厚度来评估设计水平;有的项目走着走着忽然就没了下文……比较有效的工作模式是与中国人合伙开公司———中国人负责拿项目,澳大利亚人搞设计。格里菲斯大学建筑学教授李·舒特尔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合作者,他们的公司拿下了杭州地铁滨康站的设计项目。
在诸多进军中国的昆士兰建筑公司中,普利斯公司是佼佼者。其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大卫·巴提耶说,普利斯在中国已经做了120多个项目,中国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的一半以上:上海绿城、杭州竹园、芜湖东区、上海国际医疗中心、南京国际体育城……
“我们和中国开发商以及政府合作很默契。”他说,“美国建筑师到中国拿项目习惯于单枪匹马,而我们是本土化发展,在上海、深圳、北京都设立了办事处。”不过巴提耶仍不满足,他希望更多地参与到项目的前期概念设计中去,而目前的工作基本上只是完成政府已经定好的任务。“不能只强调外国建筑设计师把中国作为建筑试验场,而应该强调中国人需要建设一些大项目以获得信心。CCTV新楼、国家大剧院等等,就像奥运会奖牌一样,是展示实力的窗口。现在西方很难遇到这样的大型设计项目。”巴提耶说。
最近布里斯班人热议的是2009年10月投入使用的,由CoxRayner公司设计的Kurilpa步行桥。这座耗资6300万澳元的步行桥全长470米,桥梁跨度为120米,横跨布里斯班河,将南岸公园和北部中央商务区连接起来。
这座桥的立柱不规则排列,拉索横七竖八,设计师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复杂的设计为卖点,而布里斯班人看了看说,像“编织针”或“鱼骨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