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乐:
对我们结构专业来说到哪个行业其实都差不多。我刚开始是做市政,然后是做排水,后来转到工业项目领域,而且后来我是转到一个民用院,最后才转到这个化工院,其实兜了一圈,我的初衷本来是想把所有的行业都涉及一遍,然后我最后发现其实各个类型的都差不多。我在民用院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纯粹就是一个画图机器,在工业院前期就不一样,因为他不可能所有的软件都能涵盖,所以说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包括一些东西是可以加进去,发挥的余地比民用院要更大一些。民用院就是批量生产,为什么年纪轻的人喜欢到民用院,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能赚更多的钱,因为项目总量大、资金多,工业院体量看着很大,但是周期很长。其实我们结构专业我做下来之后,难度最高的还是工业项目,因为工业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设计的点和民用院完完全全不一样,要赚钱就到民用院,要学东西、要技术提高就到工业院,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刘春:

刘春,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我以前是做民用建筑的,原来我们在民用院的时候是不愿意做工业项目。记得以前我们同事接了一个烟厂的项目,我们还很羡慕他,因为不是很复杂而且收益快。如果是设计别墅项目,那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其实真正从事工业项目设计以后,发觉这个行业和想象的不太一样,要把工业建筑做得好,比民用建筑还要难,因为工业建筑都是一个个方块,要想把它做出彩是很难的,无非是利用一些材料、板型去调整,我做到现在也没有自己做一个项目的外观,所以说想把这个东西做得与众不同确实很难。
白春林:
我2005年毕业,在刚刚到公司的时候还会设计到民用建筑,之后公司所做的就全部是工业项目了。记得最开始做办公楼的时候我还搞了些造型,后来造型就很简单了,所以当时打击是很大的,现在看起来还是一些比较简洁的造型好用。我们做工业建筑跟业主一直强调还是实用,方方正正的就比较实用。做工业建筑的人能做民用建筑,做民用建筑的人不一定能做工业建筑。在做工业建筑的时候,我们自己可能有时候也在做一些民用建筑,但做工业建筑,工业建筑类型很多,而且还有很多发电厂、造纸厂,每个建筑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做每个建筑都感觉自己像是全新的开始,画图的时间实际上是很快的,但是沟通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工种越多,里面的技术就越复杂。沟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实话就是培养我们的技术。
徐丽军:
我到现在的公司之前也是做民用比较多,来到公司之后做工业项目感觉跟民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工业建筑看着是一些厂房,还有一些配套的辅助用房、办公楼,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工业建筑是以工艺设备为主,比如我们做的厂房这块也有不同类别,如果碰到是甲类乙类的项目,就有防爆的要求,这些都是以前没接触过的,所以这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我们做的项目好多都是跟管理公司一起合作做的,他们可能是一开始出一个方案,但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建筑专业的人,有些规范各方面的可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可能是要看下他们到底符不符合规范,还有造型等各方面也要考虑一下。
周志刚:
刚才说的比较多的是建筑师,对于我们暖通专业而言,很简单地讲,如果说是暖通专业毕业的一些学生,他在工业设计院工作了若干年以后到民用设计院工作,就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如果说你在民用建筑设计院做了几年,要想到工业设计院去做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提高。
俞中本:
我本人为什么到工业设计院来呢,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要服从分配,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几个校友参加设计竞赛,当时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单位的工作,另一条腿就是方案设计。搞工业建筑的时候除了工艺以外,有些建筑类型的处理事实上也是同一个建筑原理,民用建筑很简单,比如如何把路口的进门、楼梯处理好,如何把楼梯位置、卫生间的位置等设置好就可以了,其它的东西都是很好改的。其实工业项目也是一样,比如空间处理、空间流动等处理手法,现在也可以把民用的弄到工业上面来,但是工业上面有些东西有它的特殊性。
刘春:
现在好像把整个建筑设计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好像在这方面讲究艺术性、布局、规划等方面,就花的力气比较大一点,建筑师往往就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果说在方案上面就要比较出彩的话,在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对规划的了解,这个在建筑上可能会要求更高一些。其实方案设计阶段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设计的灵魂。
周志刚:
设计院是从苏联引进来的,在苏联再小的设计单位也叫设计院,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的,有20个人也叫设计院。在国外,再大的设计单位也叫事务所,没有叫设计院的概念。后来就引入了高楼深院的理念,所谓高楼深院就是指设计单位和研究院。那么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苏联在中国的投资非常少,主要是欧美国家,所以我们的设计理念也改变了,比如说像我们以前工业设计院,工艺专业是龙头,我个人的一种感觉就是电子行业的,我们都是在以工艺为主,现在工艺没有了,只剩下那么一点点。工艺是什么功能呢,就是把国外成熟的工艺拿过来,由我们的工艺专业把它介绍给我们各个专业,并不牵涉到设计,所以说功能改变了。现在我们设计还有一个巨大的距离就是图纸的深度,欧美国家对设计院要求图纸的深度没有苏联那时候对图纸的深度要求高,因为苏联体制下的设计院对施工单位是要求要按图施工,现在欧美国家对施工单位的要求是要有深化和优化的能力,所以说我们技术重点有很多的方面转向了施工单位,这是向欧美化靠拢的一种状态。所以说我们现在技术人员除了流向设计院以外,还有不少人应该到施工单位去,施工单位的技术的含量在大大提高,所以说学校毕业以后不一定都到设计院。

会后交流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