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克里斯蒂安·包赞巴克:心中的理想城市
发布时间: 2010-03-18   来源:网友失念pan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化的传承

菲利普·歌德史密斯(Philip M. Goldsmith)是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协会以及加拿大文化遗迹顾问协会的成员。过去16年里,他27次来华。这位蓄着大络腮胡子、略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告诉中新社记者,在北京,他最喜欢后海,喜欢那里的胡同和四合院。

3月中旬举行的北京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上,哥德史密斯说:建筑如同雕塑,是能够讲述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艺术。城市是人与地的互动。人们把建筑的功能、对应当如何利用空间的感受,甚至把文化和价值观一代一代地叠加进城市建设中,不断创造文化标记,从而形成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城市。

通州早在西汉初年建府,至今有2200年历史,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起始于此,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等十余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流淌。

歌德史密斯说,城市规划不是通用的,不能复制。北京要在通州建设新城,不应当复制阿姆斯特丹、巴黎或者纽约的滨河区,而应当回望历史,找出自己文化的根,建设一个中国版的通州滨河区。

他说: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是因距离而产生的。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旅行,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相似。当人们在忙着现代化的时候,传统精神不知不觉间失落了。

他认为,中式建筑的“根”不在于砖瓦、砖墙,而在于社会结构。四合院在中国历史中存在,是因为中国人有四世同堂的传统。正是家族同居的社会结构,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风格,出现四合院这种独特的中式建筑。

他承认,保持传统、文化根源和民族特性,并不容易,甚至难以简单地、自然而然地实现。人们需要处心积虑,并运用很多技术方法,才能把自身的精神、灵魂融入建筑当中。他声称,将乐见北京通州的滨河区,出现现代版的中式四合院。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