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第一
来自巴西的独立咨询师保罗·卡斯特迪奥在谈到城市建设时,特别关注交通格局。他指出,城市贫富差距加剧,便不可能持续发展。城市未来运营的成本,不应该高于当前的效益。
在3月中旬的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上,卡斯特迪奥举出洛杉矶、圣保罗、墨西哥城等例子,说明城市若以汽车为导向,按照驾车者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必将交通拥堵、成本上升、污染加剧。要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必须重新设计道路,限制汽车使用量。
卡斯特迪奥说,在城市交通格局中,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应当处于最优先的地位。他理想中的最佳交通服务模式是:可靠、易达、舒适、安全、廉价。所以,在一个巨大的、呈倒金字塔的结构中,行人位于最高层,且人数最多;其次是自行车族,再次是乘坐公交车的人们……私家车主应当位于最底层、且人数最少。
他解释说,步行或骑自行车是最可靠、易达的交通方式,不仅廉价,还有利健康。遗憾的是,包括北京在内,中国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人行道、自行车道被汽车占得满满的。那么,公交车呢?北京的公交车太拥挤。一般而言,公交车上,如果每平方米不超过2人,会感觉舒适。但北京,公交车上每平方米通常是4人、甚至6-7人,当然没有舒适可言。
他呼吁北京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大力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并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地铁站内建双层自行车停车场,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方便都市人出行。
也许,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一万美元的北京而言,开放的、文化的、人文的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并不容易实施,但北京市的官员们却雄心勃勃。北京市负责城建的副市长陈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以及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都在同样的论坛上承诺,要把通州新城建成宜居城市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