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勤:

孙慧勤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业建筑研究所高级结构工程师
我们设计的工业项目很多是是钢结构建筑,从现在的项目上看可能占到10%左右,业主最希望用的就是钢结构,但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最后就放弃了。钢结构一般都出现在赶工的阶段,可能把混凝土改为钢结构。我们属于工业院,做钢结构、混凝土建筑是比较多的,我们做的钢结构建筑都是自己出图、自己设计,只是在加工方面是送到生产方来做。根据我个人的设计经验简单的总结了几句,我觉得国外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项目一般是比较喜欢钢结构的,而且在钢结构建筑方面他们一般都是用美国的规范来做,他们觉得中国的规范不成熟,而且滞后。我只是听说中国的钢结构规范是基于美国的规范而汉化的,其实我觉得有些内容中国人不太理解,都是英文翻译过来的东西,可能有些东西中国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另外就是钢结构加工节点的问题,有些节点加工费用是很高的,用钢量也很高,我们中国是自己设计然后拿到钢结构厂家去加工节点,这个节点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国内设计师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少的,设计出来的东西拿到工厂无法加工。有的节点板太近,给焊接造成不便,而且钢结构应力也是很大的问题,做不好对结构整体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次新规范的在抗震方面解释得比较详细,以前抗震方面设计师根本找不到依据,另外,新规范对钢结构舒适度增加了规定。国内的理论成图一些设计院也能做到,但是拿到加工厂是否适合这个项目或者施工,这是需要设计师和施工方进行沟通的。
业内为结构专业做的活动很少,畅言网今天的这期沙龙举办得非常好。结构专业人员之间需要交流,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呆板。国内现在标新立异的建筑已经“泛滥成灾”了,为什么我们的建筑不能做得既实用又安全又漂亮,比如央视大楼里面的办公人员,在里面工作我觉得他们都会忐忑,另外就是T3航站楼,听别人讲过T3航站楼表面做得很花俏,有一定的民族象征意义,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机场的功能。有的人会将这个机场跟国外的机场对比,国外的机场几乎每个角落的功能都做得恰到好处,而我们的机场挑高做得很高、很标新立异,但浪费的空间也特别多,我对这方面不是太赞同的,我觉得稳妥一点、安全一点会更适合人类居住和使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钢强度问题,中国的Q345钢材用起来也是很方便了,建筑方面也应该可以用了。所以说钢结构建筑节省钢材省用量的话还是尽量往高质量的钢材使用,我觉得国内还是可以接受的。中国的钢结构设计还是要加强的,现在属于市场混乱阶段,国家的大环境有待于规范。
魏利金:
建筑节能主要是看建筑垃圾产生的多少,城市的所有垃圾中,建筑垃圾要占到40%-50%,另外的40%-50%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很好处理,全国各地都在搞生活垃圾焚烧工作,但建筑垃圾不可能焚烧,没有办法处理。只能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埋在地下,建筑里面污染性的东西非常多,那么它自然会污染我们的地下水质,因此对人类还是有很大危害的。而钢材则是可以再利用的,所以相对节能环保一些。
现在各个国家的建筑中,中国的建筑寿命最短,平均不到30年,并非我们国家的设计水平不够,而是城市规划的严重滞后造成的。英国建筑寿命80年,美国70年,日本60年,他们的建筑市场基本饱和了,没有可以建造的项目了。现在为什么外国设计师纷纷到中国来,因为中国的建筑市场太大了,而且中国人都比较认可国外建筑师,外国建筑师设计时间长、收费也高,恰恰有些人就喜欢让他们做项目,认为我们中国自己人做不好,不过现在这种现象有很大的改观。国外做设计是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劳动拿走百分之八十的收获,而我们正好相反,这不是我们设计师本身能力有问题,咱们现在跟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异,就是因为现在各级领导的心里还是觉得外国的设计好,实际上未必。
王静:

王静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业建筑研究所建筑工程师
钢结构主要是工业建筑比民用建筑简单一些,大多时候钢结构都是我们自己来出图的。我是建筑专业的,比较喜欢三里屯附近的那些建筑形式。我的工作是画施工图,这个工作给我的困扰是设计时间特别短,每天都有向我要图的人。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节点深化做得不是很细致,可能很大的一部分时间都是跟厂家的配合,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不太多。现在绿色建筑在国内很流行,大多数绿色建筑也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在做,只要计算出的指标达到要求了,基本就是审核通过了,即使计算出的指标达不到要求,也会有专业机构帮业主去计算,让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我觉得大多数可能是有一些用处,但也有一些造假的嫌疑。关于钢结构的防火问题,我们觉得首先是可选择的材料不多,每次都是按照标注上要求选材,每次耐火的时间要达到多少,用什么样的防火涂料就算是完成任务了。现在防火规范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其实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通过性能化设计。
宋坤:

宋坤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业建筑研究所高级建筑工程师
我也不是做结构专业的,刚才听了魏总的讲话思路开阔了很多。我看到的钢结构建筑确实很多,跟钢结构配合的就是玻璃幕墙,这些类型建筑的节能问题都有相应的规范,它对于节能来说不一定都是适合中国的,我觉得对于节能来说是很浪费的。这些类型对于建筑外形而言是很出效果的,但是它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光污染或者几年之后成为建筑垃圾,我觉得这些都是些问题。另外,业主经常是急急忙忙的向我们要方案,时间非常短,到施工图的时候就会经常修改,这确实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可能是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大家都在这样做,工期非常紧,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