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刘伟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师
我毕业的时候去设计院面试,结构总工问我设计师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好的作品。结果结构总工说“你错了”,然后就说设计行业是服务行业,要实现甲方的要求,甲方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包括钢结构的使用,可能甲方不喜欢用钢结构,那么我们还得使用混凝土。
徐晨:

徐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六所市场部经理
钢结构建筑有很多好处,从节能环保上来说,水立方、T3航站楼等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在钢网上面做了膜结构,它可以解决采光问题,白天是不用开灯的,而北京火车站就是混凝土的屋顶,白天也要开灯,很费电。包括德国的安联球场,顶部封起来之后可以把光很均匀地洒在需要光的地方,所以节能省很多电。这样的膜结构建筑必然是要和钢结构结合在一起使用的,都是大跨度的建筑,里面的共享空间比较大,而混凝土根本粘不住那个膜,因为它本身的结构非常轻。
另外,我们国家不太注重工人的劳动力,在国外则不同,他们的最低小时工资是5美元,可能装一根钢梁就需要35美元,所以他们尽量把更多的工序安排在工厂里。我也同意魏总刚才说的,民用院对钢结构非常不理解,因为以前民用建筑特别粗放,4、3、2、1分配奖金,给结构专业加工作量肯定是通不过的。其实就老一代设计师不知道机械加工是怎么回事,后面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就理解了。就像刚才魏总说的,有很大的一个梁,我已经刷完防火涂料运到现场了,结果建筑方案要做改动,再比如穿一根1x0.5米的风道,那么这个梁会再拉回去重新开口,然后重新喷涂等,这样一来成本会提升很多,根本没办法接受的,甲方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说不是我们的水平不够,而是在制度设计上有缺陷。
李先荣:

李先荣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所结构设计主任
钢结构就是轻、快、好、省,我是北京院做民用建筑的,从我的体验来讲,轻是绝对的,钢结构绝对是轻,快、好、省这三项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实话实说,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钢结构,不是跨度超大就是高度超高,再有就是形状各异。“快”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就是设计快、施工快,建筑的质量都不行,为什么呢,大家突击就“快”,我新作了一个钢结构屋顶项目,上面附土一米五,中间由一个女儿墙支起来,谁能告诉我这个女儿墙怎么做?做不了,这种做法没有任何节点。再比如中间一根钢梁是主梁,左边是一个楼梯、右边是一个竖井,混凝土旁边加一个挑梁,混凝土中间都接起来了,钢结构怎么接?建筑师是计算的人,建筑图都不对,只能是一个整体计算怎么控制?控制不了!到最后只能是一点一点的焊接,没有足够的图集支撑是无法实现“快”的。结构专业首先做整体计算,然后交给设计师,接下来设计技师再反过来跟结构工程师核对一下图,差不多了再施工,而在我们核对的时候已经施工了,之后做的工作就是开始打补丁,这种情况又如何能“快”呢?“好”更不可能,这么多的构造问题都解决不了,而且有些人还要做一点点创造,钢结构大部分不是拿来就用的,全都是创造出来的。说到“省”,钢结构真的不“省”,从施工到设计到最后的完成都不省,比如建筑的地下部分都是混凝土结构的,到地上部分开始做钢结构,钢结构上面是个过街楼形式,那么下面的柱根防水怎么做。做方案的时候想得很好,8.4米的柱子,下面的7.2米可能停三辆车,结果钢圈插进去后发现下面的混凝土柱子需要扩建一圈,三辆车变成两辆车,怎么做都是不成系统的,而现在根本没有人做这样的系统。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做,实际上就是做超高层建筑、超跨度建筑还有个异性建筑,这是民用建筑用钢结构的三大项,没有足够的构造节点支撑。构造节点也不是纯粹的构造节点,是两个专业混合的构造节点,确实很难做。
刚才大家一直说建筑防火问题,钢结构如何防火,规范要求低于8米的时候可以不做防火涂料,但是柱子下面的8米不做防火涂料而上面做了,这是不行的,所有的钢结构建筑高度都要超过8米也是不可能的,钢柱子本身体积很大,现在建筑跨度都增大了,如果再刷一层防火涂料就会发现,一般的建筑楼梯、电梯都喜欢挨着柱子或梁,那么放到混凝土中的电梯筒如何刷防火涂料?很困难。所以钢结构“快、好、省”都不占,建筑结构工程师都应该有个心里准备,要不断的创造,没有捷径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