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还钢结构本来面目  > 正文
还钢结构本来面目
发布时间: 2012-06-13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雷晓东:

雷晓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院约翰马丁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工作室总工程师

钢结构建筑我们也做了很多,北京院从T3航站楼到现在昆明机场、深圳机场以及各种大型会馆项目,一直在做这样的大型钢结构建筑。这些项目首先是轻,可以做大跨度、可以异形、可以将各种形状做出来,如果是混凝土结构可能就会受到一些限制,做不出各种特殊的结构。像鸟巢大家都说浪费,其实后来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它完全可以节省很多材料,当时我和北方交大的一位教授探讨,他说可以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钢材。可是为什么要节省呢?我要做的是鸟巢而不是鸟笼,“巢”就得大,受到概念的限制就是要这种形式,不可能再省。这样的项目要是美国人做,就不像中国人要讲究要气派、要多花钱、要比这个结构形式,美国设计师看到这样的形态后,先把受力分析搞清楚,能用简单的受力结构绝对不用复杂的,尽量画成简单的图纸。比如我们做单项就是单项,能不做空间就不做空间结构,这样受力明确、结构安全,他们很明确地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对结构分析得比较透彻。中国人则是要做复杂体型。现在的发展我觉得首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而且要尽量简单。另外,钢结构有一个好处,不能造假,断面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像混凝土结构。南方就有“抽钢筋”的事情发生,柱子里放了钢筋,到打混凝土之后就把钢筋抽走了。

前段时间我去台湾看了一下,台湾的混凝土建筑质量也很差,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很高,他们那里的建筑水平还不如大陆的水平,可是他们的钢结构建筑非常好,因为可以节省人工。我觉得中国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朝着钢结构的方向发展,现在劳动力成本在逐渐增加,材料成本在逐渐下降,就是说劳动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就用钢结构了,最后综合造价算下来还是钢结构节约成本,这是发展趋势。

接下来我讲的是受力结构问题,钢结构的一个好处就是受力明确,钢结构建筑计算下来不够就是不够,可能还有一定的余量,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钢结构必须有严格的计算,把受力分析得特别明确,如果超载,钢结构肯定要发生问题,所以对钢结构要求就比较精细。另外,为什么钢结构又粗又大呢?这与我们的国情也有关系,比如欧洲的建筑为什么比较精细?因为欧洲很多地方不需要考虑抗震的要求,而中国的地震灾害比较多,要考虑抗震因素的话肯定要做得很大,所以就做成这样了。有时候我们看到国外的资料很漂亮、很秀气,拿到中国后肯定是不太适合的,尤其是在高裂度地区基本上用不上,所以这也受到一定限制,只能是做一些建筑小品。另外就是设计周期及环境影响,业主、甲方的资金投入都得考虑。

刘明学:

刘明学 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

刚才各位结构专业的朋友讲到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我们也做了很多大跨度的高层建筑,对这个问题我在此就不多谈这方面的内容了。我想谈的是结构工程师如何与建筑师沟通的问题,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也主要是探讨这些内容,其实我们现在也得到了提高,没有必要太灰心。其实我们平时在工作过程中也是感触很深,我们现在也在跟建筑专业做探讨,也发现了为什么要建轻、快、好、省的建筑这样的问题,曾经做过一些方案的对比分析,我们也统计过用钢量,其实在方案阶段我们会发现一个方案的好坏对建筑整体的用钢量起到很大的影响,真正的计算模型也会有区别,但真正到应用比计算的时候,比如截面优化的时候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其实有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跟建筑师在方案阶段介入,把一些想法概念告诉他。在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的工程院院士专门开了一个批判性会议,说是一些大型建筑确实很浪费,但其中又是有原因的,其实这种方案定下来后你会发现谁做都是差不多的,都算是要比常规建筑多好几倍的用钢量。

我们前段时间在做一个超高层的项目时候也发现一个问题,项目有两个选择,一是连体建筑方案,二是双塔方案,这种东西其实甲方不一定意识到,但是我们在前期定方案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确告诉甲方,不只是我们结构专业而且建筑专业也要一起来协商,因为建筑师要中标就必须要有一些吸引甲方眼球的东西,外表或者夸张的外形,但是我觉得一个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最起码在设计的时候要咨询一下结构师,因为如果按照那些方案施工,成本会很高,建筑师应该事先告诉甲方注意成本然后再说结构师的水平怎么样。成本的事情应该告诉甲方,因为费用相当可观,但是这种情况下是政府工程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对于开发商而言,建筑师就要意识到这个方案可能无法实现,所以说一定要在前期进行沟通。

前段时间也跟别人沟通过建筑方案评定机制的事情,我觉得建筑的美丑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有人就喜欢这种外形夸张的建筑,但是建筑师也会意识到另外一种简洁的美,体现结构阳刚的简洁美,这也是一种趋势。其实真正做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构架,体现在外面的时候也很好看,也不像大家要的那样大跨度。我听一些建筑师讲,如果建筑实在没创意的话,就只能通过结构设计“找齐”了,经常做五米、十米的悬挑,而真正有自己想法、概念的没有几个。要想真正有提高的话就必须有对话、碰撞,所以我觉得建筑畅言网多做出一些观点碰撞性的活动会很好的。

魏利金:

刘总刚才说的这个木结构建筑中有很大的防火问题,这是很可怕的,还有资料介绍说盖一个三四层高的房子,大概需要砍伐四五十棵树,而且树龄还得十年以上,而盖一个这样的钢结构房子大概只需要五六辆的保费汽车。

刘明学:

这个确实是魏总说到这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是钢结构首先想到的一点是需求量比较大,生产比较快,但生产也是要耗费能源的,比如说钢厂也要浪费水。另外,人们摸一张钢桌子和摸一张木头桌子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人对木质材料的亲切感是天然的。

李先荣:

估计是我们国家资源太紧张了,木结构是不可能的。而像加拿大、美国的木材要多一些,所以木结构的建筑也很多。还有说到前期的结构跟建筑要配合,做方案的时候就要沟通,这样的沟通越早越好,建筑方案确定后,基本百分之三四十的造价就已经定了,即使做出调整,增加也是很困难的。

刘明学:

还有个问题就是你要教会甲方去思考,你一定要去引导他。建筑师要教甲方一些东西,一些建筑师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去思索,就是说一个真正的方案要有个理念,不能完全听从甲方,你能不能引导他,主要表现在你有没有真正的设计理念,不要把前期的东西漏掉,而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到后边旁枝末节去争论一些东西是没用的。

魏利金:

现在的设计师都觉得设计工作太累,给我们带来最大冲击是什么呢?是甲方不但要限制用钢量,还要限制混凝土量。

吴允植:

我来自韩国的设计事务所,一直在韩国工作,来国内时间不长,但我是中国人,对国内的这些情况不太熟悉,还需要一段适应期,今天就是想听听大家的观点,其他就不多说什么了。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