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卜志东:基于 “可入比”理论的小镇开发策略
————以喜洲镇为例
发布时间: 2011-12-06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在解析“可入比”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理市喜洲镇实际发展条件,借鉴国内成功开发小镇经验,整合小镇内部旅游资源,明确目标定位,提出以“幸福喜洲”为主题的发展策略,以期类似旅游小镇予以借鉴。

一、前言

“可入比”源于旅游学的概念,其主要是指目的地上花的时间与费用与路途的时间与费用的比值,其值越大说明其旅游市场价值越高,反之越低。根据这一理论最理想的旅行方式是在路程上花较少的时间和金钱,在游玩的过程中花较长的时间和相对多的钱。近年来,国家在区域性交通上有较大的改善,一部分处在交通要道上的小镇旅游资源得到释放,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能达到“旅速游缓”,小镇旅游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然而另一部分小镇虽处交通要道,但由于内部资源整合不够,外部竞争加大,反而呈现“旅速游速”,成为旅游路线上的“中转站”。本文将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并结合旅游产业运营理念,以大理市喜洲镇开发策略为例做一探讨,以期类似旅游小镇予以借鉴。

二、项目背景

1、市场机遇与区域竞争

近年来随着滇西地区与东盟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云南省旅游产业出现发展迅猛。虽面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云南省旅游仍实现810.7亿元总收入,环比上年增长22.2%。面对新的一轮旅游市场井喷,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手中最重要的一张旅游资源名片——洱海,将会迎来新的旅游发展机遇,其周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小镇的价值也将日益凸显。

云南省对于该省旅游产业前景早有预见,在2005年云南省就提出建设60个旅游小镇(图1),提升旅游产业,迎接新的一轮旅游市场井喷。这些小镇主要分布在滇西:丽江——大理——版纳;滇东:曲靖——昆明——玉溪,云南省东西两条旅游发展轴线上。小镇类型又分为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规划准备型三类。

保护提升型:已有一定旅游开发历史与经验,经济基础较好,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及环境进行改造升级。主要有大理镇、腾越镇、临安镇等。

开发建设型:旅游资源本底优良,开发潜力大,但现状开发建设缓慢,是建设旅游小镇的重点选择。主要有束河镇、喜洲镇等、

规划准备型:自然资源条件好,有一定旅游发展潜力,但区位等外部条件近期建设成本高,近期做规划准备,等待时机。主要有杨林镇、八宝镇。

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型小镇有22个,主要集中在大理、丽江、昆明等经济或旅游产业已较发达区域周边。其中以束河、和顺、野鸭湖为代表的一批小镇自2005年后成功开发,已成为云南省新的旅游热点。而大理市喜洲镇虽座拥苍山、洱海、蝴蝶泉等经典旅游资源,且位于“昆明——大理——丽江”黄金旅游线上,其旅游收入及接待人数自2005年后却直线下降,沦为名副其实的“中转站”(图2)。

图1:60个旅游小镇分布图

图2:喜洲镇旅游业2004-2008年发展情况

责任编辑: Jie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