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感知建筑艺术本土化的空间与时代特色
发布时间: 2014-01-07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王明贤:杨昌鸣教授原来是天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现在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委员会主任。刚才杨教授谈到建筑材料、建筑表皮,我们年鉴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所以今年的年鉴专门有一个关于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的讨论。下面请环境艺术家张宝贵先生谈谈他跟建筑师的合作。

张宝贵:谢谢王老师。我对年鉴的感慨是,到会的都是受建筑教育出身的博士或者专业人士,我准确讲是一个材料供应商,这样一说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其他的说法,容易混淆。

环境艺术家张宝贵发言

刚才大家谈了很长时间的本土,我是1968年去山西插队,在农村待了20年,我回来找不到工作,昌平一个小村落收留了我,到今天又待了25年。我在农村待了45年,研究混凝土,我有很多感慨。我有另一个角度,我们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打仗争的就是疆土,我们开发商用土地生产粮食不值钱,盖楼房值钱,这就是矛盾。这是一种本能的冲动。

最近国外的设计师给我发了很多片子,我最近也在全国各大学去宣传这件事情,杨院长强调建筑师对混凝土越来越需要,我觉得这件事情是被呼唤出来的,不是目标。最近国外建筑师给了我一个片子,混凝土做到什么程度了?原来有个感慨,除了吃的、穿的、女孩子的戒指不能用混凝土,什么都可以用混凝土。后来我发现我又孤陋寡闻了,国外研究的女孩子的戒指可以用混凝土做,甚至钱包、甚至服装、甚至耳钉,其实不在乎混凝土做什么,我们真的有混合的概念吗?他们说我就是有想象力,我也想出名,但是我没有受过教育,出起名来,这么多名人,我总觉得后劲不足。我也是俗人,我也想挣钱,我突然发现我有一个生存本能,我投其所好,建筑师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前不久赖军找我们说,我们要做半圆形的灯,用混凝土做行吗?没做过。我第一反映是行,不行再说,不行就当我们没做。我们就拿一个那样的器皿,工人就往里面糊水泥,能多薄有多薄,结果做了七八个,往上一吊,灯光都钻出来了,往那一放,做展览。其实是不是要做电灯泡式的建筑,我发现跟建筑师接触,发现建筑师越来越不安分,前不久跟张锦秋大师对话,他说形很重要,如果没有神的形就是一张图。灵魂再伟大,没有一个健康的肉体,你魂在哪儿安家啊。

当然反过来讲,没有设计,材料就是行尸走肉。当然说起来简单,专业化分工太详细。很多人说,你有标准吗?一做就有标准了,你有案例吗?没做哪有案例啊?说创新就是继承,除了我们讲以前的创新,就是现在我们做什么。刚才讲现代,信息太充分了。我有个感慨,混是混凝土的混,凝是凝固的凝,土是泥土的土,这是三句废话,但又是正确的,混是把不相干的东西搅拌在一起成型。这次在杭州去了很多建筑师让我讲话,我后来谈的无边界,因为我一旦有边界,建筑师一问我没做,我没规范,我没标准,我让建筑师告诉我怎么做,建筑师却又没做过,所以我们最终只能是枪毙建筑师的好想法。如果我们想要像种庄稼一样,把建筑师的好想法像长庄稼一样长出来,都在讲乾坤,都在讲广博,都在讲文化,其实千头万绪非常重要。有一次有人说,你最重要的就是好奇心,很多东西我不懂,建筑师一来,说想做这个东西,为什么想做,不知道。

《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是一本很严肃的书,一本很权威的书,很现代的书,我感谢王老师把材料搁进去了,表明这本书是开放的书,是一本很大的书,很勇敢的书。所以我觉得就从这点讲,它是一本非常现代的书,用了一种开阔的视野,还让我说话,因为我的身份就是材料供应商。我作为一根线,我传达了一些建筑师的思考。所以特别感谢王老师,感谢《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发言胜过我做买卖,我也得自觉,我得注意时间。谢谢。

责任编辑: Ju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