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感知建筑艺术本土化的空间与时代特色
发布时间: 2014-01-07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布正伟:这个书编到现在有十年的历史了。刚才两位老师都讲到本土、乡土,我因为现在时间比较多,我就老在找那种比较清新的、比较质朴的作品,对不起,说实话,还是相当少,找不出来。我特别想找一些不是现在特别出名的,而是一下子蹦出来的东西。所以我想咱们的年鉴也不能一年复一日的,当然里边有些作品我是有看法的,没有很好的涵盖,特别是咱们呼唤回归以后,本土现在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现在像西北,而不是沿海城市,我们现在的作品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沿海发达城市,一个是现在国家队的代表,省级的、地方级的基本上没有。要有的话,也就是崔彤他们这一代的有几个做得很有意思。并不是说这几个大师不好,也不是否定成绩,而是已经成了老面孔了。当代大腕的作品还得有,因为这是国家级的代表,但是我估计就占到1/3左右,而且应该换一换,不要每一次都把所有的大腕全集中在一起,那占的篇幅肯定大。

说是编委会成员,我也没有开过会。现在能不能采取一种办法,这个文章也好,决策也好,怎么出来的,没有一个民主化的透明的过程,这不行。现在评丑陋建筑,代表们今天来了好几个。能不能别老揭丑陋建筑,老让他们出丑,可以倡导一些好的,弘扬一些好的。有时候走在乡镇上,会发现一些建筑特别质朴,施工手艺也不怎么好,但就是很舒服。咱们可以敞开来收集一些东西,行不行?

王明贤:好,布总的意见非常好。

布正伟:我来之前,建设部、信访部的一个同志打电话给我,也不知道谁委托他,要搜集50个国内现在当代非常优秀的建筑,找到我这儿来了,问我这有没有,我说没有,你应该找那些大腕的有代表性的精益求精的找出来,有典型性,别一找都是找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其他东西都没有。学校里有些东西做得很不错,但是现在收集的还是少,特别有味道的收集的少。所以我建议他们,他们说对对,应该发现一些这样的作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就是本土化,别那么神秘,说得土一点,就是这样。要我说就是设计原生性和中国国情的情况结合起来,就行了。形势承载文化,重精神文化也是对的,但是首先物质文化这方面承载的比较少。我们现在的一些本土建筑,群体上来讲根本就没有吸收传统文化里边的群落,非常紧凑,用地、空间都非常紧凑。现在我参观一些建筑,都不知道它里面的大堂想展示什么;路特别长,走的时候又一大片;走廊也特别长,但是材料非常好,花岗岩等等。本土建筑就是原生属性,设计的基本原理,跟你设计的地方的元素相结合,就地取材,而且精打细算,回归到这样的程度。

王明贤:下面我给布总介绍一位新面孔,而且年鉴上也登了他的新作品,就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田园建筑师。

田园:我参加这个会有两三次了,第一次没讲话,第二次到最后才讲话,今天王老师让我先讲话,有点突然。

本土化的问题,这几次会议都涉及到,我还是有一些感触,因为我就是被本土的吸引才跑回去的。我原来在深圳,实在是待不住,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想回到西安,感觉比较踏实。说到本土,我做了一些东西跟它有关,是跟城市的条件、城市的感觉有关系,因为西安这个地方本土化气息特别重,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但是这个东西好像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到现在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思想上有变化。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田园发言

我感觉现在已经走入表面化了,不符合现代的时代语境了。太多的提本土化,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个时代了,本土化的时代也有了变化,完全不是以前的那种状态了,所以还用原来的标准提本土化,会使建筑陷入功利。我们要提文化的感觉,特别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慢慢的都觉得没救了,意思不大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已经被文化了,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几十年前、百年前的感觉;以前跟时代息息相关,是时代文明的推动力,而现在不是了。现在所谓的文化已不是时代文明的推动力了,其中最大问题是被物化了。

所以我对本土化的观点就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质,这个人的状态回归,最简单的就是他对感知空间的能力。在这个空间下,不管这个空间是建筑的、环境的,事件的,或什么其他的,你感知的能力如何。在现在的时代下,很简单,所有的复杂思想、所有的文化其实都可以放弃掉,不是不重要,而是一种感知。上一届的会上,邹文老师提到一个观点我很赞同,说那个时代很沉默,但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心理革命。现在很多时候是脱离这个语境的,现在用的都是苹果手机等等,已经把人都统一在一个语境状态下了,其实我们的心理平台并不在这里,我们在讨论各种各样的东西。心理平台很重要,这是一场人的革命,你的心理平台达到新的和这个时代契合的空间,那人的感知能力可能就变了,就不再讨论传统建筑和本土化等等问题了,可能会对建筑理念是一种新的消减。我理解的和我想要实践的是把过于建筑化的理念消解掉,实际上就是人对空间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容纳的因素太多,不是简单的建造和建筑的概念。

这里面收录了我的两个作品,一个作品是展览馆,其实这个作品做到一半的时候,就被毁掉了,因为不能被人接受,就贴成石材了。其实我当时的理念是综合的,我理解的本土化可以用这个来举例。我做的时候,因为要把村子拆掉,建新的。我就把整个村子的卫星地图的机理反映在地上,做出来的建筑。比如墙是砖砌在上面,做成钢结构的;用拆迁下来的砖头做成了树,这个树参加了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我们把基地做成大的鱼缸,大概两米高,人在这里面穿行,里面都是红色的鱼。这些场地大概只有五亩地,是地下和地上的状态。我想本土化是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语境、有一个语言,人在这里聚集,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穿行,感知这个空间、感知这个状态,还可以和别人互动。说到本土化,这个项目正对着100米左右就是一个王陵。其实它已经极其本土化了,只是做到地下,对原先古老文化的尊重。

另外一个作品是终南山里,最近做的一系列作品都逐渐出现了,因为钟南山那个作品更加本土化,就是在老子写《道德经》的旁边,整个终南山就是道家文化。建筑理念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这个建筑建成以后,我们让这个山显得更好,而这个建筑放在这里,不是让人们觉得这个建筑多么好、多么漂亮,而是为了使这个山显得更好。所有的建造都是因地制宜,大城市的现代材料、西方理念很少,不是不想,而是确实觉得跟当时的环境有关,跟时代的语境有关,它始终应该是空间语言的状态,哪怕这个建筑将来是碎片的状态,呈现的是不完整的碎片,而不是多么漂亮、形状多么好。

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觉得建筑和未来的空间,就像一个漫游者一样,就是一个路径,就是一个我们感知空间的状态。所以我觉得本土化对我来说就是如何进入到一个新的心理平台,去感知空间,感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谢谢。

责任编辑: Ju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